把资治通鉴读厚再读薄,无非就这5条人性法则,读懂少走十年弯路

朋友们,你是否也常常感到:

每天忙忙碌碌,却不知道为了什么;想做的事情很多,却总被情绪内耗拖垮;与人交往,总感觉看不透、想不通?

当你身处迷雾,不妨抬头看看,我们的老祖宗,早就把答案写在了书里。

曾国藩曾说:“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,没有比《资治通鉴》更实用的了。” 这部司马光耗尽19年心血写成的巨著,表面看是帝王将相的权力游戏,里子却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性说明书。

今天,我将这本大部头为你“读薄”,凝练出5条直指人心的人性法则,相信读懂任何一条,都足以让你醍醐灌顶,少走十年弯路!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01. 智者顺势而谋,愚者逆理而动

你有没有发现,越是厉害的人,越是懂得“顺势而为”?

《资治通鉴》里讲赤壁之战,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,看似胜券在握。但诸葛亮和周瑜看到了“势”——曹军远来疲惫,不习水战,北方士兵水土不服,这就是“逆势”。而东吴占据天时地利人和,是为“顺势”。

人生最好的状态,不是逆天改命,而是顺势而为。

风来了,猪都能飞起来。我们普通人,或许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,但至少要学会辨别风向。看清时代的趋势,尊重事物的规律,踏着浪潮而上,远比一个人瞎折腾要轻松得多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02. 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

古人说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

《资治通鉴》记录了无数人的起落沉浮,你会发现一个铁律:一个人的位置,坐得稳不稳,看的不是能力,而是德行。

秦朝的赵高,指鹿为马,权倾朝野,最终落得个夷灭三族的下场。德行撑不起野心,就像在沙滩上盖高楼,起得越高,塌得越快。

与其追求更高之位,不如修炼更厚之德。

品德,才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,也是最稳的靠山。心存善念,行事端正,福气自然会来敲门。

03.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

我们花了半辈子学说话,却要用后半辈子学闭嘴;我们总是轻易看透别人,却很难真正认清自己。

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,但他身边若没有魏征这面“镜子”,恐怕也难免犯错。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,许多话都说得李世民下不来台,但他始终能听进去。

为什么?因为他懂得,“自知”比“知人”更重要。

识人,是让你看清世界;自省,是让你走对道路。

一个人真正的成熟,是从向内审视自己开始的。每天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,问问自己的初心,反思自己的言行,才能在这纷繁的世界里,保持清醒,行稳致远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04. 利不可独,谋不可众

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,看两件事就知道:一是如何对待利益,二是如何做出决策。

《资治通鉴》里,但凡能成就大事业的人,都深谙此道。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?因为他最大方,得了好处从不吝啬分给兄弟们。

而成事之人,在关键决策上,往往是“乾纲独断”。因为谋划一件事情,如果和太多人商量,七嘴八舌,各有私心,最后只会议而不决,错失良机。

钱,越分越多;事,越商越乱。

学会分享,财源才会滚滚而来;敢于拍板,机会才能牢牢抓住。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朴素智慧,至今依然闪闪发光。

05. 善战者,无赫赫之功

你可能听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。

魏文王问扁鹊:“你们家三兄弟,谁的医术最高明?”

扁鹊回答:“大哥最高,二哥其次,我最差。”

文王不解。扁鹊解释说:“我大哥治病,是在病情发作之前,所以没人知道他的厉害。我二哥治病,是在病情初起之时,别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。而我治病,都是在人病入膏肓之时,动大手术,所以名声最大。”

《资治通鉴》中,真正的高手,往往就是扁鹊的大哥。他们总能洞察先机,在危机还没爆发时就悄然化解。

真正的厉害,不是力挽狂澜,而是防患于未然。

一个总是手忙脚乱救火的人,再风光也只是“术”的层面;而那个能让火根本烧不起来的人,才是拥有大智慧的“道”的高手。愿我们都能修炼这种“看见”的能力,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结语

读史,使人明智。

《资治通鉴》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,最终沉淀下来的,是这些朴素又深刻的人性法则。

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,跨越千年,在你耳边轻声叮咛:要顺势,要修德,要自省,要懂分享,更要拥有远见。

点亮【赞】,愿你我都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,把人生的路,走得更宽,更远,更明亮!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您认为《资治通鉴》中哪一条智慧对您启发最大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感悟,让我们一起交流,共同进步!

#资治通鉴##人性##智慧##人生感悟##个人成长#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